汪德全: 善解难题的调解员

人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作为一名基层的人民调解员,每天接触的都是家长理短,说起来琐碎,听起来心烦,做起来麻烦。与刚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汪德全聊起这个话题,得到的回答简单明了。他说:“谁家都希望过个安稳太平日子,乡亲们之间出现矛盾总得有人‘和稀泥’,矛盾解决了,大家心里舒坦了,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汪德全是秦州区汪川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已经24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由于他善于调解复杂疑难矛盾,被当地群众称为“善解难题的人民调解员”。

(2013年11月5日,汪德全正在为汪川镇刘斜村的两户村民调解矛盾纠纷)
汪川镇地域广、人口多,社会治安相应复杂,各种矛盾纠纷多,但无论什么样的纠纷,汪德全不畏不拖,始终坚持依法调解。“做村里的工作,不光凭能力,还得凭热情、靠真诚。”汪德全在谈及如何做基层的人民调解工作时,讲述的事例大都让人觉着是些鸡毛蒜皮不值得一提的琐事,但细细品味,这些小事可不算小。真可谓,小事连着家庭、连着社会,小事处理不妥,就会酿成大事,毁坏家庭,危及社会。
2011年3月的一天,汪川镇郭山村村民郭剑玉与郭田宝因私下兑换土地发生纠纷,郭田宝对对方进行了言语上的威胁。闻讯后,汪德全立即赶到郭山村进行调解。经调查得知,双方在无契约的情况下,于1981年私下兑换土地1.2亩。然而从2007年开始,郭剑玉多次到郭田宝家进行协商,想要回兑换的土地,郭田宝不给,双方多次发生争执。汪德全从宣讲《土地法》有关条例为切入点,分别给双方讲政策、讲保持土地承包权稳定的重要性。经过反复劝说,郭田宝终于同意退回兑换的土地,双方达成了书面调解协议,避免了一场“民转刑”恶性案件发生。

基层调解,是一项没有章法、没有规则的工作,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亲情反目,林林总总,防不胜防。有人说:做调解工作需要工作经验,还需要讲究技巧,矛盾纠纷才能妥善解决。汪德全却说:“没那么多道道儿,做好调解工作,凭的就是调解人的一颗公心和良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012年8月,汪川镇成沟村村民成瑞冰与成沟益民砖厂因坟地被损毁一事发生纠纷。成瑞冰的祖籍是成沟村人,自幼随母改嫁,现居住山东聊城,祖母和其父去逝后埋葬在本村。2012年7月,成瑞冰回到成沟村上坟祭祖时,发现两处坟地被益民砖厂扩建压埋。成瑞冰多次找砖厂负责人质问,均未有结果。汪德全接到反映后,经过调查得知,因成瑞冰祖母及其父亲的坟地无墓堆标志,益民砖厂在扩建期间压埋成瑞冰家两处坟地是事实。汪德全通过向砖厂负责人讲解《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损坏坟墓的条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成瑞冰与砖厂达成协议,由砖厂赔偿1万元用于成家坟地迁移。

汪德全从事基层调解工作,二十四年如一日,辛苦自知,大事小事,不胜枚举。正如司法部在表彰决议中所说:人民调解员植根基层,一心为民,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公道正派,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