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西而行数十余里,迎着初夏的绿色与醉意,爬山拐弯,仿佛梦里的一种轮回,增添了十足的惬意与遐思。瞬间远离城市喧嚣与疲惫,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生!车窗外,一行行如哨兵一样的行道树,枝繁叶茂、挺拔端庄,没有一点江南女子的妩媚与娇艳,全都是黄土高原上西北汉子铁铮铮的风采。屹立风中而刚直不阿,当你还沉浸在这如梦如痴的美景中时,其实你早已到了古老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古镇——牡丹镇。

说起牡丹,每个人都会想到的是一种花,其实也是地名。大有黑龙江的牡丹江市,山东的牡丹区,小有我家乡的牡丹古镇。其他地方为何以牡丹而命名,我也不敢多言,而我的家乡牡丹小镇却与牡丹花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说法很多,不管是这里的环境适中于牡丹生长,还是吕洞宾三戏牡丹仙子凄美而又传奇的爱情故事,还是“白衣寺”一夜牡丹花开等等。这世世代代成为当地人家喻户晓的传说,为牡丹古镇蒙上了神密的面纱,也揭开了牡丹古镇名子的来历!

牡丹古镇地处秦州西南,海拔相对较高,气候温和、雨水较为充沛,四季分明,土壤大多为黑红土质。在稠泥河经久不息的滋润下,形成了两山夹一沟的地貌,也出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不同的水流方向。

相传在很早以前,每当初夏之交,牡丹花几乎遍及宝峰山四周,姹紧嫣红、争夺斗艳、暗香浮动,俨然一片花的海洋,花的世界。在牡丹花簇拥下的宝峰山,当地人叫“尖山”,海拔在两千米左右,是小镇的地理标志,更是小镇的一张文化和旅游名片!站在小镇远眺,群峰俊秀出奇、重峦叠嶂,宝峰山犹如覆钟、岿然耸立、直插云霄,宛若群峰之首,这也许就是当地民众把宝峰山又叫做“尖山”的缘故吧!正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花之美,让宝峰山披上了人间天堂的外衣,原本来人间游玩的牡丹仙子忘记了回家的路,从而长期居住此地而生活,凤凰也前来相伴牡丹仙子,栖息群峰之中,叫声宛转美妙,所以宝峰山很早以前又叫“宝凤山”。

也不知是岁月的煎熬,还是气候的变化,还是人为的因素,牡丹花在小镇曾经黯然失色。据老人之言,家乡的牡丹花在“破四旧”的那个年代也遭遇过不幸的命运,对宝峰山、白衣寺的破坏更是令人心痛!但这一切都已远去,生活在古镇的人们也没有去谴责谁或抱怨谁,而是用自己的汗水与执着呵护着古镇的成长,古镇的人们团结一心、凝聚力量,沿宝峰山四周打造万亩牡丹园,举办“游牡丹古镇赏牡丹花海”文化旅游节,重新点然广大民众对古镇因牡丹花而扬名西北的希望,更寄托了远在他乡之子对古镇的眷恋与追忆。

牡丹向来为人们称之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其实花与人同理,也是有灵魂的。当我们置身于宝峰山四周的花海之中,有人爱她的娇艳秀美,有人爱她的富贵高雅,也有人爱她的奔放热情……所以才会有“天下真花独牡丹”的美誉。无论你从何而来,到何处而去,在牡丹花的怀抱之中,总会有吴均所言的“望峰息心”、“窥谷忘反”之感!不同的花色给予你不同的视角盛宴,红色让你热血沸腾,白色让你宁静致远,米黄色让你心胸开阔,粉色让你浪漫而充满激情……徜徉在五光十色的牡丹花里,你会如临陶渊明的桃花源,如醉似梦、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牡丹花装扮下的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古有三国时期张郃战败的木门道战场遗址,今有邓宝珊将军的故里邓家门村,这源源不断的历史故事让古镇充满了传奇色彩。古镇的人民非常憨厚、淳朴、直爽,正如见面的一句打招呼,“你咋在这里”,“你咋来了,吃了没?”在一般人心里,总会觉得自己不适合出现在这里,其实老实劲十足的牡丹人历来就这样,心里没有半点杂念,有的只是一种直截了当的耿直,说一就是一,一点儿也不含糊,骨子里不缺像牡丹一样的刚烈与自尊。这也许就是牡丹花真、善、美的浸透,将所有的真实毫无掩饰地呈现于世人,达到了花与人的完美交融。

随着现代化节奏的加快,牡丹古镇的交通四通八达,主要有四条公路通往古镇,朝南方向两条,朝西方向两条,古镇的变化日新月异,当你站立于宝峰山之巅,极目远眺,四周群山环绕,树木丛生,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一道道的沟壑清晰可见,一垄一垄的油菜花、牡丹花争相绽放,沿着稠泥河新修的绕古镇公路,宛如一条长龙奔向远方,田间随处可见农人忙忙碌碌的劳作身影,俨然一副祥和而又温馨的水粉画。站在这里,几乎将古镇的全景尽收眼底,真可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镇不仅因花而为众人所知晓,曾经在七八十年代是产粮大镇,是秦州辖区内较早的脱贫之乡。这不仅是古镇特殊的地域,也是一代代憨厚老实的古镇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苦苦耕耘的回报。他们在这片宁静而又偏远的土地上,用一滴滴汗水和心血,书写着人生的青春与辉煌。记忆中的古镇,是商贸流通较大的农村集市,每年一进腊月,集市上人如潮水、络绎不绝,商品琳琅满目,有卖背篓、竹箩筐、笤帚等农具的,也有卖衣服、鞋子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还有卖酿皮、凉粉、麻花等小吃的,的确是应有尽有。人多的时候往往被挤得双脚无法着地,特别是骡马牛羊市场,更是令人难以置信,几乎集结了那个年代的特色,“牙行”(相当于现在的中介)这一身份在当时的古镇非常盛行,他们在袖口里面商量着骡马牛羊的价格,是那么的令我们充满好奇之心。古镇在那个特有的年代,处处撰写了岁月的荣耀,更记载了一代代小镇人民的收获。

现如今,以牡丹花为特色打造的牡丹古镇,已搭上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列车,宝峰山、三国木门道古战场遗址的逐步开发,易地搬迁农家小别墅的修建,大面积花椒的种植,万亩核桃园基地的新建等等,可谓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一系列的现代化元素,让原本就不负盛名的牡丹古镇,如雄狮一样站立于秦州的西边。

牡丹花已开,等你来做客。我们相信,古镇的明天会如万紫千红的牡丹花,承载着游子对古镇浓浓的思念,更承载着所有人对古镇美好的希望。古镇的美一定会留在你的心里,留在每个人灿烂的笑容中,让幸福美丽的古镇走向更远的地方。
作者:张旺林
写于秦州区牡丹文化旅游节活动之际
2018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