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麦积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借智发力,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优化升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狠抓农业建设项目和多元化特色富民产业培育,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步伐。去年,全区粮食稳收增产,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区农村居民人可支配收入预计达7233.45元,较上年增长11.22%。种植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元,较上年增长6%,为全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和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支撑。

聚焦精准脱贫,特色富民产业健康发展。全区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总产35.13万吨。2017年建成了利桥菌业和渭西设施蔬菜2个“一十百千”特色产业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18万亩,其中,中药材基地0.6万亩,预计年产量4770吨,产值1.43亿元。新建了道北芍药,五龙板蓝根,桃花坪重楼猪苓,东岔五味子、柴胡,利桥天麻、重楼等一批中药材种植示范点。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新成立合作社123家,截至目前,全区围绕林果、蔬菜、畜牧等产业累计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207家,注册资金33.81亿元,其中种植业804个(蔬菜42个),畜牧业295个,服务业47个(农机服务类26个),精准扶贫社、综合性等61个,入社成员达到27890人,带动农户4.55万户。争创各级示范社205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3家,市级65家,区级113家。成立了麦积区花牛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6家合作社联合社。大力推广休闲农业,建成花牛南雄公司、雪园公司等休闲农业示范点。

创新生产方式,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全区完成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任务12.175万亩,建成了新阳镇杨岘村、五龙镇陈山村、渭南镇刘沟村、石佛镇周半村等4个千亩示范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72.9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95%,开展培训22场(次),培训农民3200余人;落实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面积6.2万亩,其中垄膜沟灌5万亩,滴灌1.2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面积6.7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覆盖率100%。

农业科学发展示范点创建工作进展顺利。2017年,该区创建了麦积区田润种植合作社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甘肃利桥菌业黑木耳生产示范基地、麦积区利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天水市麦积区花牛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果品基地示范点等4个市列农业科学发展示范点,其中,甘肃利桥菌业黑木耳生产示范基地和天水市麦积区花牛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果品基地示范点获得了市级奖励。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达到绿色技术生产标准,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有效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7年,全区农机总动力33万千瓦(含农用车),农机经营总收入1.3亿元,农机经营纯收入0.45亿元。完成机耕整地作业76万亩,机播16万亩,机收25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1%。新建了花牛镇百倾塬马铃薯、玉米全程机械化,渭南镇刘沟村建立机械铺膜,五龙镇柏树王中药材生产关键环节机械作业,新阳镇坚家山农机化等5个农业机械化示范点,建设面积达0.5万亩。年内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9个,规范扶持6个。

积极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通过建立尾菜处理示范点,对尾菜进行沤肥、堆肥、直接还田技术处理,积极引导全区蔬菜种植户进行尾菜处理,实现了尾菜的无害化处理利用,全区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38%;逐步健全废旧农膜回收体系,全区农膜使用总量2078吨,回收1620.8吨,回收率达到79%;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通过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5%,同时,不断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减少了土壤污染,显著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