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开创秦安工作新局面

编者按:今年3月以来,秦安县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发展质量,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秦安”的活动主题,深入开展了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第三批试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各部门、各单位紧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突出实践特色,切实打牢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策略,拓宽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破解科学发展的诸多难题,建立科学发展的制度机制,奋力开创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本报今天编发秦安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特刊,宣传推介该县农业、公安、建设、国土、扶贫、房管、刘坪等部门和乡镇学习实践活动的做法和成效。
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品位
秦安县建设局狠抓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秦安县建设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召开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开展专题调研等方式,认真查找影响和制约秦安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讨论研究推进城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为重点,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建制镇为骨干的结构体系,优化城镇布局,合理配置城镇资源,推动城镇协调发展。
为加快城区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促进城区道路网络进一步完善,该局通过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和经营城市等办法,积极筹措建设资金2681万元,新建续建环城路、解放路北段路基工程、滨河路何川段、滨河路人行道铺设工程。为了彻底改变城区小巷道夜间行路难的问题,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投入资金0.25万元,安装、更换城区主要小巷道的路灯1400盏,城区主要小巷道基本实现了夜间的正常照明。针对秦安县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排水渠断面小且破坏严重,时常堵塞的现状,建立并落实雨天巡查制度和昼夜值班制度,组成了11个抢险救灾小分队,完善防汛物资储备,严防汛期灾情发生。
该局不断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切实改善城区部分路段脏、乱、差的现状,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城区环境卫生收费管理制度》、《环卫工人守则》等规章制度,加大城区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将城区14条主街道及滨河南北路实行划片包干,实施责任承包制,落实奖罚,城区环境卫生明显好转。
县城污水处理难的问题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既影响着市容市貌,又影响着广大市民的工作和生活。该局注重在防污减排,优化环境上下功夫,求实效。积极争取秦安县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4927万元,服务面积为10.46平方公里。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930万元。该工程的建成,将使污水,资源化,将减少污水污染、保护水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同时,加快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的实施,估算总投资1778万元的卫生填埋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省发改委批复。目前正在进行工程初步设计。该工程建成,将改变垃圾处理的落后状况、减少地区污染,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是2009年省委、省政府民生工作的12件实事之一,该局争取到国家危旧房改造资金1600万元,用于17个乡镇4000户农户的危房改造。为了将这一专业技术性很强的惠民工程落到实处,该局及时成立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深入17个乡镇对农村危旧房改造开展排摸登记,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各农户的改造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以确保工程质量。截至目前,农村危旧房改造的整村搬迁村有9个,累计开工建设2701户。
加强建筑市场管理是城建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秦安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建筑市场管理任务繁重。目前共有在建工程36项,建筑面积23.11万平方米。为了加强建筑市场的管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该局认真履行监管职能,积极开展全县建筑市场秩序、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格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备案的各项法定程序,落实施工许可证制度和竣工验收及备案制度,切实把好了工程开工和交付使用两道关,使该县工程质量继续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势头。今年以来,共责令返工土方130立方米,砖砌体350立方米,混凝土18立方米,地面960平方米,拆除老化线路20处3100米,报废处理架管21吨,钢模板24.2吨。经严格督察,大力整改,忽视质量和安全的不规范建设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扶贫开发措施多 助农增收效果好
秦安县扶贫办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科学发展
秦安县按照扶贫开发“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建设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三项重点工作,通过改善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等一系列关键措施,努力实现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的目标。
超前谋划,项目争取成效显著。上半年共争取到第一批扶贫项目6大类22项,争取扶贫资金137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49万元,两西扶贫资金529万元。争取到14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总投资990万元;争取到种养业基地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25万元;争取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2项155万元;争取到贫困户普通技能培训和贫困户“两后生”培训经费160万元;争取到贷款贴息项目20万元;争取到其它项目调研咨询费、贫困监测和乡级网点建设3项28万元,为推进扶贫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抓主抓重,整村推进项目进展良好。大力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果窖建设、到户项目建设和软件资料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引进“渭薯”6号新品种洋芋种子44.73万公斤,在魏店、兴丰等8乡(镇)12村完成洋芋种植1984亩;在刘坪、千户乡的8村新建优质苹果园1810亩;在刘坪乡川子等4村落实到户果窖452座;千户乡天城堡等3村的288座牛舍、莲花镇湾儿等5村的512座猪舍全部启动实施;12个村的4所村文化卫生设施建设已全面开工;14个村的农路建设有3个村已完成规划预算,正在积极修建;14个整村推进项目村扶贫贴息贷款养殖小区建设的前期规划工作已全部完成。
真抓实干,科技扶贫力度加大。为了合理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推广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提高粮食单产,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在全县重点贫困乡村实施全膜玉米双垄沟播技术推广6万亩,完成财政扶贫资金投资120万元。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培训,扶贫、农业、畜牧、林业等相关部门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养殖、种植、扶贫政策等内容的培训15余(次),培训乡村干部、农民技术员、扶贫系统干部等65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乡村干部、农民技术员的农业科技及农业实用技术水平。
着眼输转,技能培训工作务实管用。秦安县把贫困劳动力稳定输转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渠道来抓,建立和完善了“两后生”培训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达到了全能培训、稳定就业的目的。一是依托县职校、劳务办2个培训基地,举办了以电子线路装接、酒店服务、计算机应用、厨师、抹灰工、保安、家政服务员、建筑业等为主要培训内容的“阳光工程”培训班2次,培训劳动力120人,90%的参训人员获得初级以上国家上岗职业资格证,实现了稳定转移。二是重点依托天水职业技术学校、天水农校、县职校等具有一定实力的中等技术学校,开展了以电子技能、物流、烹饪、汽车维修为主要内容的“雨露计划”,培训贫困户“两后生”333人,力争全部获得中技、中专学历证和国家中级职业上岗资格证,实现稳定就业。
扶贫济困,社会帮扶工作成绩突出。秦安县加大与省、市各级包村帮扶单位的联系力度,全面落实了帮扶项目和措施,全县各帮扶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落实帮扶项目和资金,在改善基础设施、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共为53个贫困村送温暖、献爱心,直接捐助现金共计8.35万元,捐送面粉、化肥、衣物、书柜等物资折价16.26万元,帮助贫困农户稳定解决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