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和拆迁户
人民网记者 李战吉

图为轩辕广场(配图:365娱乐场下载)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一个气势雄伟的轩辕广场,一条条宽阔整齐的柏油马路,一栋栋崭新漂亮的楼房……看着县城日新月异的变化,清水人不由地会谈起县委书记雷鸣在城市建设中做过的几件事。
两封拆迁信
去年6月15日一大早,雷鸣走进办公室就看到一封信。信里说,“尊敬的雷书记,我的新房已盖好,请您务必要来我的新屋喝杯茶,吃碗浆水面,以示谢意,您千万得来哟……”信是一位叫蒲效仁的农民写的。
50岁的蒲效仁,家住清水县丰胜村。小时候患了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几年前,又得了白内障。家里有身患残疾的妻子和3个未成年的孩子。一家人全靠他坐着轮椅在街上修鞋来养活。
去年,县里进行旧城改造,他家的房子也要搬迁。家里残的残,小的小,拆房、盖房全得花钱。当时给的拆迁费和一般人一样,这笔花销太大,拉的饥荒会压得他多少年缓不过气来。万般无奈,他鼓了鼓气,给素不相识的县委书记雷鸣写了封信求援。
雷鸣看了蒲效仁的信以后,立即批给县民政局,请他们在政策范围内帮助解决蒲家的困难。民政局给了蒲效仁一笔补助费,拆迁工作组的同志还主动帮他搬东西,为他选房址……建房时,雷书记又亲自到现场去向他表示问候。蒲效仁高高兴兴地拆了旧房,盖了新家。马上就要搬进新居了,喜上眉梢的蒲效仁想到了雷书记,就又写了一封信,请雷书记到他的搬家喜宴上来做客。
信是5天前写的。雷书记看到后,马上安排人送去200元钱,说明了自己没能前去的原因,对他顺利搬进新居表示了由衷的祝贺。蒲效仁拿着这份沉甸甸的钱,久久说不出话来。
6家拆迁户
去年8月19日晚上,雷鸣刚开完会,就想到了明天即将开始的拆迁工程。张志成和几户人家对拆迁的安置方案不满意,坚持不搬,雷书记便直奔张家。
张志成和他的5户邻居,都是清水县城北环路的老住户。他们的房屋临街,占着规划线,影响了交通和城市建设。县里决定按照规划清理、拓宽道路,这些人家的房屋就必须拆迁。
听到书记来了,一时间,张家小院聚集了五六十人。一进门,雷书记首先向大家致歉:“我白天工作忙,不得不晚上来打扰你们,对不住了……”接着他便认真听起了大家的诉说——现在地处闹市,开着门面,搬走后铺子没了生活咋办;现在的地段好,能不搬就不搬,非得搬就要给个好价钱……听了大家的话,雷书记认真地作了答复:新址尽量选在比较方便的地段上,请评估部门重新评估,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补偿……从9点说到12点,群众感动了。张志成当场表态,“县委书记能亲自到家里,帮咱们解决问题,咱听书记的,明天就拆房搬家!”
几户“钉子户”搬走了。经过评估部门的评估,拆迁户对搬迁补偿满意了;新址选在了比较合适的地方,拆迁户对新生活满意了。道路取直了,拓宽了,城里的过往群众满意了。“多好的老百姓啊!只要我们敢于面对群众,认真对待群众,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雷鸣对身边的干部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省市领导视察正在建设当中的清社公路)
“46”拆迁部队
以前,清水县城东西不畅,南北不通。雷书记上任以后,规划起新城区开发和旧城道路改造。城市动迁是一个大动作,它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益,需要动员大量的人力,做大量的过细工作。去年,县里又在进行乡镇职能转变和干部制度改革。雷鸣就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成立了“46”部队,专门从事拆迁的群众工作。
县委组织部从县直单位的中青年科级后备干部中精选了46名干部,先是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拆迁和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然后组成9个拆迁工作组,把他们放到一线去做群众工作,经受锻炼和考验。每组承包8户到18户,入户进行拆迁的宣传动员、解决搬迁户的实际问题,最终的工作结果与考核和任用相挂钩。
这支“46”部队,当起了拆迁和城市建设的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他们走家串户,宣传政策,与拆迁户交朋友,为拆迁户解难题。中秋节,他们买了月饼赶到承包户家里,送上祝福;家里条件实在差的,他们自发捐款赶到承包户家里,送去温暖……
到年底,“46”部队承包的91户拆迁户,已经有73户顺利搬迁;而在拆迁工作中表现突出的23名优秀干部,经过组织程序,被推荐录用,目前已经全部到岗。
清水县城从去年8月开始拆迁,至今已经修了5条、总长4公里的道路,城区面积由3.4平方公里扩大到4.5平方公里;拆迁了214户,拆除建筑3.63万平方米,没有一户群众上访。

图中左为清水县委书记雷鸣(配图:365娱乐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