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聚力谱华章
齐寿镇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扫描

2017年,齐寿镇党委、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结合省委开展的“明查暗访督查年”活动,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以脱贫攻坚“一号工程”为重点,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支撑,以旅游产业发展为补充,以基础设施改善为根本,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以“两区三园两点一基地”建设为依托(即:轩辕故里·齐寿旅游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区、齐寿山丝路文化旅游景区;阳山片区核桃园、张赵片区核桃花椒园、松李片区核桃园;黑沟村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肖崖村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松李村现代农业设施及蔬菜大棚基地),紧扣区委八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牢牢把握”以及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增民利惠民生,在落实中立足于“细”,着眼于“实”,贯穿于“精”。在常规工作上争一流,在重点工作上创特色,在难点工作上求突破,在弱点工作上补短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今年以来,该镇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的基础保障地位,实现粮食产量稳中求进。积极完成旱作农业任务,种植地膜玉米、地膜洋芋、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共计8700亩。在松李村引进顺丰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钢架蔬菜大棚150个,种植大棚蔬菜120余亩;在廖集村建立益农专业合作社,发展油用牡丹600亩;建立友道专业合作社,发展马铃薯育种大棚15个20亩;全镇种植小麦油菜等农作物1.6万亩,产量达到1.2万吨,全镇粮食产量实现连年增长。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一是春季及时抓住气温回升、土地消冻、劳动力尚未外出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动群众、抽调干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完成张赵片区域内4200亩建园的打点、栽植、覆膜、管护等全程工作。其中栽植核桃3200亩,栽植花椒1000亩,片区内果树成活率达到96%以上。二是镇上自购核桃苗木,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建园树苗及地膜,并予以指导栽植。全镇共为贫困户提供树苗1000亩22000株,地膜3200公斤。做到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在近几年产业扶贫的基础上,达到“人均一亩园”以上的目标。三是进一步加大产业技能培训力度,开设果农培训班6期,培训果农800余人,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果园管护技术。四是做好建园准备工作。利用庄稼收割、土地空闲之机,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结合国土、水利等部门,在廖集、九源、松李及曹集片区集中开展土地整理项目,目前已完成平整建园预留土地6000余亩,新修产业路20余公里,同时除草、耕地、施肥等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当中。经过近五年的建园工作,目前核桃种植面积已达到16000余亩,花椒种植面积1300余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近一半。五是继续增加大天水广发油用牡丹基地规模,扩大种植面积。2017年新增流转土地200亩,使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达到600亩。促使全镇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有效改善,为全镇农业产业进一步合理化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脱贫攻坚力度更强。在2015年脱贫58户241人,2016年脱贫56户249人的基础上,2017年,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重点去抓,重点围绕“十抓十促”开展工作,即:一是抓党建担当促脱贫攻坚。决胜精准扶贫,关键在于党员干部投身攻坚主战场,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二是抓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每户贫困户达到1亩园以上标准。三是抓易地搬迁,改善人居环境,促脱贫攻坚。四是抓危房改造促脱贫攻坚。全镇有34户D级危房户(含5户建档立卡户),C级危房户81户(含36户建档立卡户),今年全部完成改造工作。五是抓劳务输转促脱贫攻坚。围绕“齐寿建筑工”这一劳务品牌,加大劳务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增强农民就业能力,提高劳务输出水平,争创更多的劳务收入。六是抓项目整合促脱贫攻坚。七是抓金融贷款促脱贫攻坚。全年发放“双助贷”资金965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户产业发展贷款难的问题。八是抓环境治理促脱贫攻坚。九是抓旅游开发促脱贫攻坚。充分挖掘齐寿山资源优势,结合齐寿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独特的地形地貌,充分挖掘齐寿山人文历史及自然生态资源,着力将齐寿山分景区打造成为国家AAA级景区,带动全镇经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十是抓宣传引领促脱贫攻坚。2017年全镇81户354人通过市区脱贫验收。

土地整改项目更加面大。今年努力争取到国土部门、水利部门土地整理项目,涉及廖集、张赵、曹集、柳沟、九源、彭马、松李、鲁沟等8村共8600亩;新修砂化路14条77公里,实现了以上八村产业路村村通,方便了群众的劳动耕作。

人居环境改善更加明显。依托“一池两改三化”和“五清五改”,以稍平公路新农村建设及改善人居环境市级示范片带为主线,一是对齐寿山门周边墙体的维修、美化,完成墙体刷白420平米;二是在稍平公路全线、316国道齐寿段开展绿化补植补造工作,沿线共栽植塔柏、香花槐、黄柳等绿化树种5200余株,同时对新栽植树苗进行浇水、覆膜、刷白,保证绿化树苗栽植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是在火焰村新建800平米文化广场一处,硬化巷道3.1千米,修建花坛150平方米,墙体美化420平方米;四是在廖集村更换宣传灯箱110面,修建花栏,拆除违章建筑,清楚乱推乱放行为,进行环境整治,大力改善了人居环境。

河长制、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更加深入。一是靠实责任抓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河长制”、全域无垃圾会议精神,建立“1141”工作机制,按照村民分布情况,科学合理调整村级网格、巷道,设立网格长、巷长,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层层靠实了工作责任,全镇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宣传教育除陋习。深入中小学,开展“大手牵小手,共建全域无垃圾”、“做环保小卫士,共建美丽齐寿”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累计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系列活动12场,发放宣传单3000份、倡议书2500份,制作责任牌16面,制作河道警示牌12面,制作爱心提示牌14面,制作垃圾填埋场指示牌17面,通过广泛宣传动员,使“河长制”、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齐寿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的浓厚氛围。三是突出重点破难题。全镇按照“强化重点、狠抓难点、治理弱点”的思路,结合生态文明村创建、城镇一体化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河长制工作落实、全市支部规范化建设以及“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等六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发动全镇群众积极投身全域无垃圾创建活动。全镇累计为农户发放垃圾箱2100个,垃圾桶1400个,建成统一垃圾台64个、垃圾处理场16个,配发垃圾清理小推车120辆,配套清洁用具120套,配发清洁工作服90套。利用微信群平台实现高效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督查考核求实效。按照“周评比、月通报、季考核、年奖惩”的工作制度,严格考核评比,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实施卫生“红蓝榜”公示制度,对全镇16村、各镇属单位环境卫生每月进行一次督查评比,在镇政府门口进行公示,年底统一考核后表彰奖励。五是健全机制抓常态。在发挥全镇群众主力军的前提下,建立政府主导、村组负责、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推动全镇河长制、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并在全区督查评比中名列第一。

项目建设成效更加显着。一是今年春季,发动群众,抽调干部,加班加点,蹲点包干,夯实责任,在张赵片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4200亩春季扶贫果园建设项目,通过铺膜、除草等措施,强化核桃园夏秋季管护工作,保障树苗健康成活成长;松李设施农业项目已建成钢架蔬菜大棚150余个,办公用房5件200平米,完成道路沙化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大棚蔬菜种植120余亩,累计完成投资420余万元。二是黑沟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投入资金1300万元,建设完成132幢住宅主体建设,后续基础设施工程正在建设当中。肖崖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完成55户房屋主体建设,廖集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开工建设。九源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已完成四幢样板楼主体建设工程。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一年来,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顺利完成扶贫开发等惠民项目建设。完成了11.8万元的后寺村防护墙和排洪渠项目建设;完成了164万元的廖集村广场、人饮蓄水池、桥涵和砂化路建设项目;完成了9.88万元的九源村文化广场硬化项目;完成21.6万元的杨家山村文化广场硬化项目。同时完成松李、鲁沟、张赵三个村阵地建设项目;利用一事一议项目,硬化松李巷道4公里,在彭马村安装太阳能28盏,完成肖崖村文化广场硬化1100平方米。一年来,我们共建设村级活动广场项目4个,自来水改造项目2个,维修、硬化通村道路和巷道8.2公里,修复渠道5公里,全镇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社会事业整体推进。全镇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劳务输出工作成绩显着,安全生产形势良好,社会治安社会事业整体推进。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明显成效,全镇各村生机勃勃,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康、政治安定的和谐局面。我们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民计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种粮补贴和退耕还林款足额及时发放到位;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缴工作全面完成,我镇适龄群众参保率达96%;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金收缴工作基本完成,参合率达95%。全年住院报销136人次,报销金额128.8万元,医疗救助58人次,发放救助金33.47万元。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完成中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化验收工作;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观念引导、开展技能培训、一年来共组织培训1500余人次,全镇全年输出劳动力5500余人。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及时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工作,加强对烟花爆竹的审批监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8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全面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区委八届三次会议、全区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坚持年初既定的工作目标任务不动摇,在具体工作上再想办法、再添举措,创新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结合本镇工作实际,以“两区三园三点一基地”建设为依托的发展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在促进各项工作和农村基层党建的良性互动、切实促进全镇农业生产、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美丽乡村建设、旅游开发、特色小镇建设、社会事业等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加大党建引领作用,确保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坚持把抓党建促发展作为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战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一线让党旗飘起来、党组织牌子挂起来、党员站出来,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用“三项制度”即:包片领导指导村级党建工作“五会一调研”制度(联席会、汇报会、交流会、两委会、辅导会、调研活动)、驻村干部指导村级党建工作“六个一工程”制度(一学习、一会议、一调处、一走访、一事实、一日志)、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十二条”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提高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能力,全面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强化“三会一课”制度,进一步落实“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积极推动我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加强村级阵地新建及改扩建力度,进一步完善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六室八有”标准强化村级硬件设施、完善“五簿九册”等各类软件资料。在已完成第一期3个支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确保我镇剩余14个支部顺利通过规范化建设验收。

二是切实抓好两个5000亩建园。即张赵片区5000亩果树建园和阳山片区5000亩退耕还林建设。通过提前谋划、统一布局、片带化推进、高标准抓建等有效方式,做好建园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果农群众的果园管理技能培训力度,争取发挥更大的产业效益,让林果产业成为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三是切实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确保优势产业生根壮大。继续加快松李大棚蔬菜项目建设进度,建设冬暖棚、道路、水渠、滴灌及基础水电工程,确保蔬菜大棚建设全面完成,蔬菜种植全面开展。加大电商平台建设力度,促进信息化建设,争取把松李大棚蔬菜基地建成以电商网络产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加大对广发油用牡丹基地二期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广发油用牡丹基地进一步增加规模,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群众创收经济效益。

四是切实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确保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在廖集、九源、彭马、松李、曹集、柳沟等村流转土地3200亩,用优厚的政策支持返乡创业及社会资源发展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对林果、中药材等经济效益高的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吸引有能力、有责任的企业发展产业。通过引进大户流转,在我镇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实现双赢,促进我镇产业多元化发展。

五是切实加快项目施工力度,确保特色小镇及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按时完工。我镇将督促项目施工单位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工。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快项目建进度,确保完成黑沟村132户易地扶贫搬迁房屋主体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下一步群众搬迁入住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督促肖崖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尽早完成55户房屋主体建设。加大廖集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协调与建设力度,完善各类手续资料,促进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在2018年内完成120户房屋主体建设,为全村脱贫致富再添力量。

六是切实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继续围绕“十抓十促”各项措施开展工作,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用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劳务输出、项目整合、金融贷款、环境卫生整治、旅游资源开发、宣传引导等手段促进脱贫攻坚,确保年初既定的脱贫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同时,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多措并举促进深度贫困的后寺村稳定脱贫。

七是切实加快齐寿山AAA级景区建设力度,确保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充分挖掘齐寿山资源优势,结合齐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形地貌,结合齐寿山人文历史及自然生态资源,通过招商引资以及PPP模式多渠道融资,形成合力,深度融合开发齐寿山文化生态旅游,形成以齐寿山风景区为核心、以产业化建设为基础,以九源棚户区改造为依托、以特色旅游产业为抓手、以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为重点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宽全镇经济发展区域空间和领域,带动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进而推动全镇镇域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为建设陇东南经济发展核心区、带头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