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持续发光
——记西部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赵凤翔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测。’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充实、浑厚圆润。你这一笔用笔还不是很好……”1月28日,当记者来到西部书画艺术研究院时,赵凤翔正和研究院的理事、党支部副书记霍丰、张国龙三人点评他们刚写的书画作品。
赵凤翔,1955年10月出生,宁夏固原市人,1974年12月入伍,197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7月病退休息(中校副团职务)。2005年12月移交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自到军休所以来,历任多届管委会委员、副主任,并一直担任所党总支委员、第四党支部书记,西部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1974年,19岁的赵凤翔弃教从戎,决定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那一刻起,他就一心扑在了军营里。在24年的军旅生涯中,赵凤翔先后荣立6次个人三等功,其中三等战功两次,当排长期间,带领全排完成任务突出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8次受到各级嘉奖,13次被上级树为各类标兵,并被兰州军区评为“基层文化工作先进个人”;甘肃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双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人民军队报》《甘肃日报》分别进行了报道。但他也因为长期坚持超负荷的紧张工作,积劳成疾,身患多种疾病,1997年7月在无奈中病退在家休养。

2003年,赵风翔自己出资5万元注资成立了西部书画艺术研究院,当时画院成员只有5位书画好友,公益性质的书画院举步维艰。
“我爷爷喜欢写字,我从小就跟着爷爷一起写,在军营的20多年,写字从未间断过。当我病退后,我发现天水文化底蕴深厚,就想着把热爱书法的人士集中起来,大家能在一起切磋学习,这样进步就快一些。”当记者询问为何要自掏资金成立书画院时,赵凤翔说。
自书画院成立后,赵凤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办院宗旨,围绕书画艺术积极开展活动。目前,有近百名爱好书画的老年人积极主动加入书画院,共同欣赏书画、学习书画、融入书画。

2008年抗震救灾期间,在赵凤翔的倡议下,书画院将收藏的40余件书画作品及时捐献给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原成都军区将士。他还拟将多年珍藏近5万元的书籍和个人收藏品无偿捐献给家乡固原市彭阳县图书馆、博物馆。他组织成立了以党员书画家为骨干的书画志愿者服务队,带队开展了书画进工厂、进军营、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的“五进”活动。先后前往部队、礼县刘家村、小陇山林场、麦积区后川村等地,现场创作书画作品2000余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余份,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2015年又组织了“书画万里行”活动,足迹遍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他积极投身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多次带队随军休所到扶贫点开展“送温暖”活动,为百姓送字画、送春联、送关怀。他总是身体力行地努力做自己能做到的事,发光发热温暖着能温暖到的人。
“党和人民给予我很多,我非常满足,只要身体条件许可,就要为社会做点事情。”采访结束时,赵凤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