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实现整县脱贫的决战决胜之年,武山县“六进六讲”活动在全县156个贫困村全面铺开,菜单式“点菜”授课已成为常态,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教育脱贫的新路子。连日来,为尽力发挥讲习所开启民智、凝聚民心、发挥民力、带动民富的作用,武山县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积极总结经验,进一步创新方式举措,确保讲习活动向纵深推进。
进一步充实讲习人员。各乡镇围绕自身实际,认真总结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脱贫讲习所“六进六讲”活动实施方案》。在讲习员名单确定上,参照县级讲习员名单,分层分类确定乡(镇)、村两级讲习员;在讲习员名单确定中,一方面突出服务产业发展、满足群众需求,从各级各类农技专家中认真挑选,另一方面突出精神扶贫和素质提升,完善卫生保健、道德风尚、遵纪守法等方面讲习员配备。目前,县人社局、县妇联、县电商综合服务中心等单位,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推荐筛选讲习人员,扩充到讲习队伍。截止目前,县人社局针对各类务工人员就业需求深入开展讲习活动,培训人数达5675人次,县妇联组织各级妇联讲习员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深入各村讲习所,开展各类讲习活动11场次培训750人次。县电商综合服务中心讲习员在各村讲习所举办电商培训17场次培训680余人,其中培训贫困户240余人。
进一步创新讲习方式。按照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就地和交叉相补充的原则,讲习活动分为固定和流动两种方式。固定讲习活动以课堂式大宣讲和互动式小组会等方式进行,在讲习所中开展。流动讲习所,以方便群众为原则,不限具体地点,不拘泥于形式,有的办在了田间地头、产业基地、企业生产线、电商服务中心,有的办在了异地,变“耳听为虚”为“眼见为实”,还通过广播会、群众会、文艺宣传队、乡镇“夜校”等各类载体,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将讲习阵地前移,变“守株待兔”为“送货上门”,讲习活动尽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讲习语言力求群众“听得懂、易接受、受欢迎”。

进一步完善讲习内容。讲习所以教育农民、培育农民、扶志扶智为重点,列出备讲“菜单”,根据村民需求确定讲习内容。目前,讲习内容已涵盖政策解读、产业发展和精神扶贫等多个方面。同时,结合实际,加大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内容的讲解,并结合“一户一策”中的致贫原因,有针对性的列出讲习“菜单”,将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和社会兜底保障等各类脱贫政策纳入讲习内容,并根据季节时令变化,分类制定培训计划,在讲习过程中,把讲好脱贫经历和脱贫经验作为重头戏,推动脱贫典型上讲堂,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全面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愿望。
进一步扩大讲习范围。在巩固贫困村讲习成果,进一步提升群众致富技能,补齐精神短板的同时,县委在总结脱贫讲习所“六进六讲”活动经验和深入调研基础上,不断扩大讲习范围,针对非贫困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需求,在全县188个非贫困村建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并参照贫困村脱贫讲习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准确对接群众需要,科学制定讲习“菜单”,使群众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中,学到创新创业、干事成事的真本领,为建设幸福美好新武山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目前贫困村“脱贫讲习所”和“非贫困村新时代讲习所”已按照“建设规范化、队伍多样化、内容菜单化、语言通俗化、方式灵活化”“五化”要求规范化运作,走上了正轨,已开展1200多场次,受讲人数达到4万余人。通过讲习实践,广大群众的精气神逐步提升,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内生动力不断激发,脱贫意识日渐增强,为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365娱乐场下载编辑: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