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湾之谜(第五集)
[内容速览]大地湾从8000多年到4800年间一步步走向辉煌,。当它发展到了最辉煌鼎盛的时期却突然地消失了?是什么原因使大地湾3000多年创造的辉煌而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就毁以殆尽,留下这片残垣断壁。是战争?是瘟疫?还是自然灾害?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五千年前的“宫殿”,六千年前的彩雕,七千年前的防火理念,八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大地湾惊现史前人类居住了3000年的大型史前聚落遗址。
主持人:提起大地湾,对于很多人来说恐怕是一个并不熟悉的地方,因为它是甘肃省秦安县东部一个偏僻的小河湾。但对于考古界来说它可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地方。 1978年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大型新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是距今10000年到5000年左右的一个历史时期,而这个遗址从8000多年前到4800年前它历经了3000多年,走过了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晚三个阶段。在这里面我们不仅验证了许多古老的神话故事,也发现了大量古老而新鲜的事情。比如F901的地面在经历5000年的掩埋出土后如今依然光洁平整坚硬,与现代普通民用建筑水泥难分高低。另外在这里面还发现了一组二、十进制的量具,吃、住、用火、社会制度,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辉煌或地面和量具等等。可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随着采访调查的一步步深入,想探究这个问题的想法越来越强烈。那就是大地湾已经有了三千年的发展史,她的人文环境、社会制度及管理体系已经初具规模。按理说她应该继续发展继续繁荣。比如象香港在远古时候就有人在那居住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香港进行了守卫和开发,一直发展到现在成为举世闻名的东方明珠。而大地湾为什么当它发展到了最辉煌鼎盛的时期却突然地消失了?是什么原因使大地湾3000多年创造的辉煌毁以殆尽,只留下这沉睡在地下的残垣断壁。是战争?是瘟疫?还是自然灾害?在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大地湾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朗树德:大地湾四期,这个聚落它可能就要接近千人左右。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辉煌的发展时期。到了大地湾五期,这个时候的人突然减少了,文化衰落了。
程晓钟:就是说人类文明演化得很好,突然间一个文明从一个区就消失了。
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建龙:为什么到仰韶晚期,突然这个地方没有人了,这个遗迹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记者先从宫殿式建筑F901是怎么消失的开始了调查。

这就是5000年前大地湾先民们发明建造的大型宫殿式建筑F901,建筑总面积有420平方米,它由后室、旁室、主室和前轩组成,主室前后各有8根附壁柱将主室划分为8柱9间式的宫殿格局,这些附壁柱和顶梁柱构架起这座宫殿式建筑的主体,墙是厚达0.25米的木骨泥墙,起到间隔和保温的作用,并不承担屋顶的重量,整座建筑有着墙倒屋不到的特点。那么这样一座建筑它是怎样毁掉的呢?
郎树德:根据学术界一般的研究情况,比较多的学者认为仰韶文化晚期,至少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或者说是父系社会,这个时候从大地湾的社会来看肯定是有很多的部落,乃至于部落联盟。
赵建龙:如果说父系社会发展到这个时候的话,他们互相之间的这种打斗是不可避免的事。
难道真的是部落内部发生了争斗或者是部落之间发生了战争,而使这里毁于战火之中吗?
国防大学教授马俊:原始社会前期的战争战争具有自然发生的性质而这个时候由于劳动有了剩余氏族内部有了剩余产品于是掠夺成为了战争目的一般意义上讲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原始社会第二个时期的战争不会造成失败者被消灭它的结局往往是失败者被奴役。
F901位于山坡上,如果不是战争将其摧毁,那会不会是突如其来的山洪暴发,大量的泥石流将这里掩埋掉了呢?
程晓钟:从遗迹上看,这个洪水造成的这个房屋倒塌或者毁灭的原因,不是很明显。因为洪水冲击呢,它一般的夹杂的这些土层比较细腻,土质比较细腻,另外呢,可能里面还夹杂一些石块之内的洪水的冲刷物。从这里面就基本上看不出来这些迹象,所以说这个房子与洪水无关,与洪水无关。
既然不是战争和洪水让这里快速的黯淡萧疏,那又是什么所至呢?
北京地坛医院李兴王主任: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爆发了瘟疫。在远古的时候已经有瘟疫,那时的人们对瘟疫还没有太多的认识,抵抗瘟疫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当瘟疫暴发后不得已就迁走了。
难道当时的人们真的是被瘟疫折磨的无可奈何,放弃这里的一切而远走他乡了吗?

从F901出土的文物上看,人们在离开它之前,并没有把粮食、礼器、量具等重要的物品带走,反到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灾难让它失掉原有功能和价值,人们才不得不其它而去。,
那么这一突如其来灾难灾难究竟是什么?难道是火灾吗?
从大地湾3000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人们对火的识识逐渐清晰,使用和防范措施不断地完善。大地湾早期地穴式房屋时,人们对火的习性还没有完全掌握,不敢把它轻易的请进屋里,过了1000多年,房屋内才出现了灶坑而且是一个深坑。
赵建龙:深坑,这个通风调整差一些,火不是太旺,所以说他的这个失火相对的要少一些。
从这个藏火罐来看,即便是寒冷的冬天,他们也不会通宵达旦的烧火取暖,而是把火种藏到火罐里保存起来,以防夜间失火。
赵建龙:火烧的这种概率,在早期,发现的比较少一些,那么到了中期这种略微有一些增长,而到晚期呢,比较的普遍。他的这个防火的建筑提高了,但是他的灶炕也提高了,他把灶炕加建于地面之上了,那么就太高了成为了灶台,那么他这个灶台太高了,再加上通风条件又增加了,这样呢,他从地下到地上这个通风肯定增强得多了,那么他的火也就比较的旺。
主持人:火的使用对于人类的进化和发展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按照现代的人类进化理论讲,人是由猿演变过来的。那么早在几百万年前猿还没有直立行走的时候怎么区分人和猿呢?有人曾说过:“当火出现在远古时代猿的面前,有的猿利用了火他就逐渐向人猿的方向发展,而见了火就跑的猿从此和人类再没有了缘分。” 人类诞生大约在450万年左右,150万年后才学会了使用工具,350万年后才能掌握简单的用火,掌握简单的用火比使用工具整整晚了200万年,可见远古时期人类掌握用火的技巧要比掌握工具要难的多了。在大地湾遗址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对火是十分敬畏的,它们为什么把用火的地方放在房屋的正中间最醒目的地方,一来是便于烤火做饭,二来恐怕就是便于看管。到了仰韶晚期的时候,在它的房屋周围的木柱子上面已经涂上一层厚厚的红黏土,也就是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防火涂料。那么,根据文献记载,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我们才有消防记载,大地湾遗址的发现,把中国消防文明,消防历史推前了3000多年。尽管大地湾先民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防火理念和具体措施,可火灾还是频繁发生。据考古人员介绍,在大地湾遗址发掘中发现了许多被火烧毁的房址,经统计早期的失火概率在20%左右,到了晚期则上升到50%以上。那么F901会不会也是被大火吞噬的呢?
如果F901是被大火吞噬的,这把火究竟是怎么着起来的,那么什么样的大火能将这座宫殿式的建筑烧毁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整座建筑中惟一用火处是主室内直径两米多的灶台,在它的周围是泥土垒起的木骨泥墙,房间内所有的木柱上面都包有厚厚的红黏土,地面是与现代100号水泥相似的胶泥地面,整座建筑不仅具有相当超前的防火设计理念而且还有很高的防火能力。那么普通的柴草的温度真的能把这座房屋烧毁吗?
为了得到这组可靠数据,我们来到了安徽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火灾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