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亲可敬的雷达
●汪成保

(本图中间为雷达,雷达右侧为作者汪成保。)

(图为雷达先生2014年6月21日回到王家庄)

(图为雷达先生2014年6月21日回到王家庄)

(图为雷达先生2014年6月21日回到王家庄)

(图为雷达先生2014年6月21日回到王家庄)
2018年3月31日,星期六。我正在家中休息,本来要去参加朋友的一个聚会,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总是无心情,就推辞了。下午4点左右,收到朋友发来的信息,说雷达老师去世了,顿时我心里一阵难过……
我与雷达老师的交往颇具戏剧性,论年龄雷达老师比我父亲都大三岁。所以这种如同父辈般的交往让我对雷达老师不仅仅是文学艺术上的崇拜,更是父亲般的可亲可敬。
2011年,我离开了工作10余年的宣传工作岗位,到雷达老师的家乡——新阳镇工作(时任镇长)。就是因在新阳镇工作也就有了和雷达老师相识相知的缘分了。当年9月份,因参加一个在北京举办的培训班,培训期间我就一直想着能否去看看雷达老师,培训班为封闭式,培训期间不许外出,并且早晚上课。直到培训结束后,第二天下午就要离开北京了,当晚我还是忍不住给在京的朋友打电话说在离开北京前想去看看雷达老师,想当面表达家乡人民对他的问候。朋友联系后说,雷达老师第二天上午中国作协有个研讨会,但雷达老师听说是家乡人来了,特别高兴,让我在宾馆等着,他上午会结束后过来看我。
我当时心里还想雷达老师那么忙,来看我的可能不大,实在见不上就只能以后再见面了。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雷达老师真的来了。第二天中午,时年已经68岁过了的雷达老师开着一辆帕萨特来我住宿的宾馆看我。记得一见面,雷达老师第一句话是笑着说:“我家乡的乡长年轻啊!”我们一起参加培训的同事听说雷达老师来了,大家纷纷跑过来,我们都围在雷老师身边,说长道短,倍感亲切,没有丝毫的陌生感。雷达老师说,上午中国作协有个研讨会,结束后本来还要吃饭,他对主办方说:“家乡的乡长来了,我得赶过去看看。”就这样他自己开车直奔我住的宾馆。
雷达老师说话幽默诙谐,他说,在他心目中乡长应该年龄很大,没想到我这个乡长年龄小。他还关心地问我,新阳镇现在的发展变化如何?交通、吃水、住房条件怎么样?有啥产业等。我一一作了回答。我还表达了家乡人民希望他能回来看看家乡的发展变化,他说好多年没有回家乡了,以后争取回去看看。在宾馆见面就半小时左右,雷达老师说他下午还有工作,我们下午也就离开北京回天水了,我们送雷达老师到楼下,握手告别。
2013年6月1日,雷达老师在他的母校兰州大学举办“雷达的文学评论与中国化批评诗学建设研讨会”,当时新阳镇政府正在筹建新阳小学百年校庆活动,我专门到兰州参加了雷达老师在兰州大学举办的研讨会。由于事前没有来得及告诉雷达老师,直到研讨会开始时,有朋友告诉雷达说,你家乡的镇长也来参加你的研讨会来了。参加当天研讨会的可谓都是名家云集,李敬泽、贾平凹、白烨、刘震云、阎晶明等都在主席台就座,研讨会由时任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程金城主持,会场内更是座无虚席。雷达老师在最后发言时,他在对参加当天研讨会的领导、嘉宾和兰州大学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后,还专门说,听说今天我家乡的乡长也来参加我的研讨会来了。虽然还没有和我见面,但我感觉到时年已经70岁的雷达老师在那种场合专门说家乡来人参加他的研讨会,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内心无比的高兴和自豪。
2013年的夏天,天水遭遇多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新阳镇也多处受灾,道路被洪水冲毁,部分农田受损,个别村民的房屋院落进水。雷达老师的村庄——新阳镇王家庄雷家巷道当时还没有硬化,雷达老师老家的院子同样受到洪水威胁,部分围墙倒塌,房屋进水,一座多年的老式大门也岌岌可危。雷达老师的侄子雷进习找我反映受灾情况,我随即到现场查看。看到的是满院的荒芜和杂草,由于多年没有住人,通往北房屋里的屋檐下布满了蜘蛛网。雷进习对我说,雷达老师听说他家的大门要倒了,老家的大门倒了总不是个好事情,让他想办法修一下。就是这个时候,我突然萌发出一个修建雷达旧居的想法来。新阳镇文化发达,名人辈出,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西南大学著名花鸟画家郭克、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任法融等都是新阳镇人。中国小说学会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同样是文坛巨匠,都是新阳镇的骄傲。
后来,我专门就修建雷达旧居到北京和雷达老师进行了沟通。在去北京前,我给雷达老师打电话说带点啥东西,雷达老师在电话里说,啥都不带,要带就带些家乡的浆水或者家乡的辣椒面。
在北京的东三环华威北里,我和雷达老师就修建旧居进行了沟通。雷达老师当时说,修建旧居他同意,只是工程量大,怕给我添麻烦。我说全力以赴修建旧居,将来旧居建成后不仅仅是新阳镇的,即是天水的,更是全国的。在华威北里,雷达老师还给我讲他小时候掉进磨房的水渠里,被同村的一个人救上来了。还给我讲他小时候在村里被骡子踢破了额头,有一个疤痕,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疤痕才没有了。而这些故事后来在他的散文《新阳镇》里面也都写进去了。
2013年10月2日,新阳镇隆重举行了新阳小学(现温集初中)百年校庆活动,这在天水市范围内也为数不多,新阳小学(现温集初中)创办于1913年,百年老校培养出来了更多的专家、学者、教授、博导、书画家等。由于校庆是在国庆放假期间,所以一大批新阳籍在外工作人士回来参加了校庆,体现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和优良传统。校庆活动结束后,我们结合灾后重建工作,对王家庄的雷家巷道进行了硬化,雷达旧居同时起步建设。经过两个多月的建设,雷达旧居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围墙、大门、照壁都重新进行了修建,对院子进行了铺垫和硬化,对北房进行了整体维修加固。11月中旬,著名作家秦岭先生从天津赴新阳镇王家庄探访考察雷达旧居,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合理建议。秦岭先生成为全国知名作家中第一位来参观雷达旧居的作家。
当年底,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雷达旧居题字“雷达先生旧居”,同时还做了一首诗,这首诗我一直记忆犹新:
麦积山上佛光开,
猛士荷戟独徘徊。
满腹心事谁能解?
雷声滚滚达人来。
雷达老师一直很配合我修建旧居的事,他把莫言老师写的字用微信给我传了过来,我说将尽快制作“雷达先生旧居”的牌匾,同时要把莫言老师写的诗刻在照壁上。我把雷达与母亲小时候的照片专门放大冲印后,挂在维修后的房子里。也陈列了一些雷达小时候用过的饭桌、衣架等物品。可以说雷达先生旧居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人们来参观、拜谒雷达先生旧居已经条件成熟。我和雷达先生沟通后,二期工程雷达陈列馆建起后将陈列雷达先生收藏的部分书画作品。还要建设雷达书屋,陈列全国文学作家邮寄给雷达先生的书籍,让雷达先生旧居成为天水乃至全国的一个人文景点,也成为全国作家前来天水进行文学采风的基地。
2014年6月22日,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召开,雷达被组委会列为嘉宾邀请参加节会活动。6月20日下午,雷达从北京坐火车来天水,在火车上,雷达对同行的朋友念叨说:“不知道成保这次参加活动不?”因为此时的我,因工作变动已经调离新阳镇了。朋友打电话给我说:“雷老师在火车一直念叨你着哩。”此时的我,突然一种有被父辈般宠爱的感觉。第二天恰逢星期六,早上7点雷达老师火车到达天水,我在车站去迎接了雷达老师,雷达老师看见我来了,握手时说:“成保,我们终于在天水见面了。”
在下榻的宾馆里,雷达老师匆匆吃完早点,也没有顾得上休息就赶赴新阳镇了,一是他24年没有回老家了,回家的心情特别迫切;二是下午4点前要到节会办报到,只有上午半天自由时间。
我陪同雷达老师去了新阳镇的凤凰山,凤凰山海拔1985米,是距离天水市最近、海拔最高的山,也因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任法融先生是凤凰山人(现归新阳镇管辖)而出名,这一次或许是雷达老师最后一次登上家乡的名山了。那天天气虽是夏天,但海拔高,雷达老师还一直穿着外套,精神状态特别好,也格外高兴。凤凰山下来,直接到王家庄,村民们听说雷达回来了,早早地等候在村口迎接雷达。村委会也在雷达旧居院子里撑起了遮阳伞,村民们拉着雷达老师的手,亲切地问这问那。雷达老师还专门看了看旧居的围墙和大门,在维修后的房子里看了陈列的照片和他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尤其看到他和他母亲的照片后,惊奇地问我:“你那里来的这照片,我都没有。”天水日报记者还专门写了一篇《雷达还乡记》的文章,并配发了好几张照片。这是雷达老师24年后,回到小时候生活过的院子里,也是雷达老师最欣慰最开心的时刻了。雷达老师满足了乡亲们要求合影的愿望,我记得当时有几名甘肃陇南市康县的文学爱好者专门从陇南开车前来王家庄和雷达老师合影,让雷达老师签名留念。
2015年11月,我去北京出差,当时北京迎来第一场大雪,我给雷达老师打电话说,我来北京了,如果您在家我过来看看您。雷达老师听说我来北京了,说他在家,只是北京大雪,道路可能不方便,让我注意安全。我到时雷达老师已经在楼下等我,上楼前他在报箱里取上他的《文艺报》。大雪时节,华威北里,我和雷达老师交流了一上午,他给我讲当前的文学现状,讲贾平凹和莫言的小说,也因一些小说的故事情节让我们俩个尽情地开怀大笑。雷达老师送过我几本他的散文集,并在新出版的《皋兰夜语》上认真的签上了“成保先生闲览,雷达,2015年11月”,说如果我喜欢的话以后出新书了还给我送他的书。
一位文学巨匠、一位已经72岁的老人,把我却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百般呵护,那是我最后一次和雷达老师畅谈,也是我向雷达老师、向一位文学大师取经学习、接受鼓舞和让我洗礼的一回。此后我从一个热爱文学的人转变成为开始关注文学的人,在工作之余接近疯狂般的读文学书籍。然而,当我已经离不开文学时,我可亲可敬的雷达老师却突然离我而去了。雷达老师,我多么还想在华威北里,听您给我讲中国的文学啊!我的手机里再也收不到您给予我鼓励的信息了,您答应好的新书《雷达观潮》上您还没有给我签名呢。
斯人已去。雷达老师,您虽然走了,我心里却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