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著名油画家贾利珠
将举办“大美之境——贾利珠油画作品展”

(贾利珠)
我市著名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贾利珠教授将于2014年1月20日在天水市金龙宾馆三楼华夏美术馆举办“大美之境——贾利珠油画作品展”
贾利珠,男,甘肃徽县人,现任甘肃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省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甘肃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水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油画艺委会主任,兰州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甘肃政法学院兼职教授,甘肃画院特聘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并获奖。多幅作品分别在《中国油画》、《美术研究》、《美术》、《中国美术》、《甘肃日报》、《中央美院油画系工作室作品集》、《甘肃美术作品集》、《北京世纪在线艺术网》等刊物发表并专题介绍,出版《宏观素描》、《贾利珠油画作品》、《学院派精英—天水师院美术学院师生作品集》、《天水油画十七家》等专著。
此次展览的油画作品共计50余幅,是贾利珠教授长期在学院教学创作、艺术观念上坚持对造型的理解和深入把握,并赋予不同主题以丰富的内涵表现的结果。他的人物画注重表现对象整体精神特征的暗示,他的静物画运用黑、白、灰结构形式纯化造型,以平面性的布局,发挥了装饰性的功效。而风景画则注重现场气氛的渲染,达到在形式上的抖落浮华、提升意境的目的。这样,他将教学与创作、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探究一种朴素实在的艺术表现风格。在多元化观念表达中,他的作品似乎更能让我们返观现实、体贴当代,获得那种面对自然的真情实感和视觉品味。
贾利珠的油画以写生居多。在表现中,他往往以果断坚实的笔触,形成块面性的组合,使画面呈现出结实的造型;同时,辅以线的运用,使物体形象厚重、特征明确而完整。
在表现语言中,他充分运用各种“笔法”的处理,笔触阔略概括,将用笔这一油画的基本语言形式延伸出超越塑造功能以外的意味,兼有写意之气的笔法,以类似传统中国画“笔墨”的处理运用,使作品中表现的形象更加具有画意的效果和形式的韵味。他的许多作品以灰色调为主,间或互补的对比和纯色的响亮,使画面呈现出具有沉静而又新颖的视觉效果。
这些形式表现的结果,使他逐渐形成了一种叙事格局,在许多作品中精心构建的有意味的形体结构或动态神情,融合着灵动而秩序的审美感觉,建构起淳朴、素雅、坚实的艺术品格。当然,这是一种超越普通日常经验的审美建构、一种集合着探索意味的艺术实践,同时也是一种带有理想意义的艺术追寻。
贾利珠的油画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 戴士和

(《心路》 贾利珠 130cm×130cm)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油画创作中,贾利珠先生的作品很具有代表性。我特别注意他作品当中的两个特点,第一,贾利珠先生始终在写生,油画写生是滋养创作的重要基础之一。写生,面对实景,面对生动具体的大自然,从创作灵感的换起,到表述语言的样式、特色,处处都可以从千变万化永不重复的视觉观察、心灵的直接体验当中获得启示。我本人曾与贾利珠先生一起在天水一带写生油画风景,知道他并不是把写生只当作基本练习。在当今多元并举的艺术样式中,能够把眼睛、心灵与手,这三者有机结合,达到视觉、想法和技艺高度统一的作品总是佼佼者。相反,那些片面夸大某一方面,比如片面强调观念而忽视视觉潜力,或者过分夸大技艺而轻视作品的精神追求的片面性的作品,相比之下总是来得容易去得快,归根结底不耐看。而贾利珠先生坚持写生,坚持直接观察,就能使得其“宏观”的造型避免概念化、公式化的弊病,就能得到大自然的滋养,就更富于内在的活力。第二,贾利珠先生力图把油画语汇当中的一些对立的因素在作品当中统一起来。比如,空间深度感与作品的平面性之间,既是对立的,又在他的作品当中力求一致。作品是“通向现实的一个窗口”,同时,作品又是“作品自身”,是“画面本体”。虽然,这两重意义不能混同,不能相互取代,但是,窗口与画本体之间又是相容的。在乔托在文艺复兴时代相容了,在齐白石在范宽那里也是相容的,历来如此吧。如果不相容,排斥掉一个侧面就简单了,画面也就容易掌握容易做到了。可以看得出来,贾利珠先生和当代潜心油画研究的作者都是在很吃力地摸索着,摸索那些对立因素何以相容,何以天衣无缝地相容,何以相容成为那样充满表现力的油画语言。前人曾经实现过前人的相容、和谐;我们只能做出我们的和谐来。
朴素坚实的品格
——再读贾利珠的油画作品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评论家 卫 戈

(《藏族老人》 贾利珠 30X30CM)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当代艺术风潮,改变了人们对视觉艺术的认知观念。在绘画中,讲究造型的严谨似乎成为过去时代的诟病。但回顾历史,不难看到,尽管在一段时期里以社会力量推行的现实主义艺术模式带来了单一化的语言问题,但其对造型的基本准则也造就出一批优秀艺术作品。在今天,绘画不仅不可能抛弃其基本语汇;相反,绘画所能表达的语言意味,正在缤纷缭乱的数码影像背景中愈发显得弥足珍贵。这一点在学院教学创作中更为突出和重要。
长期在学院教学创作的油画家贾利珠,在艺术观念上坚持对造型的理解和深入把握,并赋予不同主题以丰富的内涵表现。从题材上看,他所涉及的三类表现对象:人物、静物和风景,也都是艺术学院教学研究的主题。他的人物画注重表现对象整体精神特征的暗示,他的静物画运用黑、白、灰结构形式纯化造型,以平面性的布局,发挥了装饰性的功效。而风景画则注重现场气氛的渲染,达到在形式上的抖落浮华、提升意境的目的。这样,他将教学与创作、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探究一种朴素实在的艺术表现风格。在多元化观念表达中,他的作品似乎更能让我们返观现实、体贴当代,获得那种面对自然的真情实感和视觉品味。
贾利珠的油画以写生居多。写生不仅是绘画的基本表现方式,更是艺术与现实最直接的对话,也是艺术家将真实的观察、体悟的情感与意趣的话语进行共同书写,实现情景交融的一种方式。在贾利珠的写生作品中,我们首先可以领略到他对“视角”的强调,通过构图和空间布局展现主体的表现意念,进而实现对现实场景或人物的宏观感知的描述。他仔细经营每个细节,在作品中追求平面化的构成形式,但又很好的将平面造型与深度结构统一起来;在表现中,他往往以果断坚实的笔触,形成块面性的组合,使画面呈现出结实的造型;同时,辅以线的运用,使物体形象厚重、特征明确而完整。
虽然贾利珠的油画是在严谨造型基础上的写实风格,但他并没有停留在对自然的简单摹拟。近年,他在表现中更加注重色彩调性的发挥,色彩并不仅仅作为形体、空间的附属而是作品中一种“硬朗”的词汇;在表现语言中,他充分运用各种“笔法”的处理,笔触阔略概括,将用笔这一油画的基本语言形式延伸出超越塑造功能以外的意味,兼有写意之气的笔法,以类似传统中国画“笔墨”的处理运用,使作品中表现的形象更加具有画意的效果和形式的韵味。他的许多作品以灰色调为主,间或互补的对比和纯色的响亮,使画面呈现出具有沉静而又新颖的视觉效果。这些形式表现的结果,使他逐渐形成了一种叙事格局,在许多作品中精心构建的有意味的形体结构或动态神情,融合着灵动而秩序的审美感觉,建构起淳朴、素雅、坚实的艺术品格。当然,这是一种超越普通日常经验的审美建构、一种集合着探索意味的艺术实践,同时也是一种带有理想意义的艺术追寻。
绘画本身具有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不断被挖掘,绘画就不会被任何艺术形式完全取代而焕发出自己持久的生命力。今天的油画作为当代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延伸和扩展的语言方式越来越多样个性。在“陇上江南”的古城天水,贾利珠通过一系列油画作品,展现出他对生活现实的解读和人文品性的表达,观念与感觉、体验与表现经过艺术的创造,新颖而生动的呈现着他对当代文化的思考和展望。

(《村落》 贾利珠 50X6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