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史>>正文
致远舰最后十分钟:剧烈爆炸 船员烈火中坚守
(2015-10-7 9:21:17)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打印本页

致远舰最后十分钟:舰体剧烈爆炸 船员烈火中坚守

中间站立者为邓世昌

“根据目前发现的文物,我们甲午历史研究者认为实际上我们发现了疑似管带邓世昌的舰长房间。”5日,参与致远舰考古行动的知名历史学者萨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萨苏说,从这些文物中不仅可以发现致远舰作战的惨烈,更可以发现当时不仅邓世昌,整个致远舰上的官兵忠于职守,战斗到军舰沉没。

华西都市报 综合

更多文物出水

发现疑似邓世昌房间

随着辽宁丹东港沉船被确认为致远舰,有更多文物陆续出水。

萨苏说,目前这些出水文物属于致远舰的船尾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发现的军官舱,萨苏等学者认为很有可能是管带邓世昌的舰长房间。

“首先这里发现了四枚方形舷窗,致远舰上方形舷窗的位置就在邓世昌舰长套间的外面。”萨苏说,其中三枚舷窗在船舷的一侧,另外一个在另一侧。

其次这里发现了浴缸等盥洗设备的碎片。萨苏说,致远舰是在英国订造,根据西方惯例舰长房间里有浴缸、餐厅等空间和配备。

“另外,在舰长房间外,左右各有一门格林机关炮,这次也发掘出一门,成为判定为致远舰的关键文物之一。”萨苏说,这些间接证据都指向这里是邓世昌舰长房间的位置。

121年前的舷窗仍闪烁黄色光芒

在4日水下考古队在确认致远舰身份后第一次水下发掘前,今年久旱的丹东地区曾下了一天的雨,海风和海浪都很大,当时还在船上的工作人员不得不退到岸上。

“4日当天天气极好,下水后,眼前的一幕让考古队员倍感吃惊,一枚舷窗呈现出原本的黄铜颜色,甚至还闪烁着黄色的光芒。”萨苏说,“这枚舷窗此前已经发现,但尚未打捞出水,当时这枚舷窗上布满海洋生物已经看不出原样。”对于这神奇的一幕,萨苏说:“可能是因为考古抽沙工作改变了周边的水文情况,再加上大风和海浪,使上面附着的海洋生物摩擦掉了。”

海底文物还原致远舰最后十分钟

1 海底发现了步枪子弹

当时船上可能有“狙击手”

萨苏说,海底文物让致远舰更多秘密将被揭开。“在海底还发现了步枪子弹,其中一些是使用过的弹壳,当时在船上为什么会使用步抢?”萨苏说,据他分析有两个可能,一是在致远舰向日舰冲锋的时候,船上的陆战队员拿起步枪向敌舰射击,第二个是当时船上可能有神枪手充当了狙击手的功能,在韩国电影《鸣梁海战》中当时日舰有手持火铳的狙击手。“这说明在海战中,船上的陆战队员们一直是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不屈的斗志。”萨苏说。

2 将士遗骸上有焚烧痕迹

船员们都是在烈火中坚守岗位

在目前发现的北洋将士的遗骸上面都有烈火焚烧的痕迹。萨苏说,从这些遗骸上能看到他们经历怎样惨烈的战斗。“甲午海战中,来远舰中了日军使用的下濑火药炮弹,船上燃起大火。战后来远舰开回港口,打开舱门后,发现这些船员都有不同程度烧伤。”萨苏说,致远舰比来远舰中弹要多,特别是在冲锋时,遭到了难以想象的炮击,“这些船员都是在烈火中坚守岗位。”

3 一枚鱼雷引信已插上雷管

当时的鱼雷已经处于待发状态

萨苏说,当时一名英军的下级军官记载他看到的致远舰最后航程,他表示致远舰在冲向日本舰队的时候舰身已经倾斜,从它的舰身两侧排水口中不断排出白色的泡沫。这艘战舰舰身倾斜,却以最高的时速勇往直前,它的火炮已经停止射击,只有桅盘中的机关炮开火。

萨苏说,海底发现的一枚鱼雷引信已经插上雷管,这说明当时的鱼雷已经处于待发状态,“在致远舰最后的关头,船员们各司其事,他们可能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接近敌舰,要么撞沉它,要么发射鱼雷击沉它。”

4 舰体剧烈爆炸最终沉没

大爆炸可能来自致远舰锅炉

但最终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使得战场沉寂下来,致远舰是在距离日本舰队约一公里处走完了自己的航程。致远舰的体内发生剧烈爆炸,军舰的船头先行下沉,舰尾高高竖立到空中,但螺旋桨仍然在不停地旋转。不到十分钟,这艘巡洋舰就彻底消失在了大海之中。

这声大爆炸很可能就来自致远舰的锅炉,这或许可以解释锅炉的构件之间为何如此远离、分散。萨苏说:“英军的描述再加上海底的文物的相互印证,使我们知道在这场大海战中邓世昌不是一个孤独的英雄,他和他的战友们都无愧于中国第一代职业海军军人的称号。”

南京服饰史专家揭秘

邓世昌高呼“撞沉吉野”时 戴“瓜皮帽”穿“海蓝马褂”

在黄海进行的北洋水师致远舰水下考古,引发广泛关注。目前出水的文物包括舰船部件、船上部件和船员遗骸,但尚未发现纺织物。最近,南京服饰史专家黄强通过史料文献,解密了海战中将士们的真实穿着。

真实历史中北洋水师的舰艇上,从一舰之长——管带到炮手、舵手,作战时都身着对襟马褂。作战时为了方便大家快速分辨各人员职务,就出现了在袖口上绣上不同图案,来标示职务的现象。黄强告诉记者,海军(有别传统水师)则是现代理念下的新兵种,受西方海军影响甚大。当时的中国军队有官职、品级,却并没有近代化的军衔制度,因而在军服的袖口加入了职务符号,分为统领、船主、驾驶、管轮、枪炮、帆缆、军医、文案等多个岗位部门,以此区别岗位,以及军官的级别。例如枪炮官的符号是方天画戟、红缨枪,医官符号是灵芝寿桃、蝙蝠,帆缆官符号为中国结,文案的符号干脆是毛笔、宣纸,这样一目了然。

在1962年拍摄的电影《甲午风云》中,管带邓世昌高高屹立在舰桥上,发出“开足马力,撞沉吉野!”的呐喊。此时李默然饰演的邓世昌头戴“暖式”的顶戴花翎、袖口绣着几道杠的双手握拳高举——民族英雄的壮烈形象打动了几代中国观众。

“可以看出,这部电影对历史作了认真的考证,但距离真实情况还有距离。”黄强告诉记者,电影这一幕邓世昌穿的是北洋水师的礼服,并非作战时的装束。而真实的战袍,看上去很简朴,也不突出军官的职位。“真实历史中,当时致远舰官兵作战穿的是1888式海军制服,军帽为圆形小帽,民间称之为瓜皮帽,没有帽檐,主要考虑舰上舱房狭小,便于活动。”黄强介绍,邓世昌戴的是瓜皮帽,帽子上没有花翎,只有珠子,这是象征官衔品级的“顶戴”。此外,邓世昌的袖口也没有几道杠。“几道杠代表官衔是西式做法,当时北洋水师还没有采用。”而邓世昌上身穿的是海蓝色的马褂。(扬子晚报)


相 关 新 闻

·致远舰疑似邓世昌房间被发现 舷窗闪闪发光(图)·致远舰掘出疑邓世昌印章 所刻成语有深意(图)
·致远舰发现北洋海军将士遗骸 都已不完整·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被发现 船舱藏有大炮弹药
·“丹东一号”考古结果:确认为北洋舰队致远舰

新 闻 推 荐

天水市2015年10月1—7日假日旅游快报(第五期

·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加强调研给力精准扶贫工作(图)
·孙德银带队督查第二批专项贷款发放工作(图)
·国庆长假第六天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接待平稳有序(图
·【聚力精准扶贫】秦州区农村危房改造进展顺利(图)
·【直击项目】山水一号大桥完成投资1.4亿元(图)
·王新强主持召开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推进会议(图)
·甘谷:农民专业合作社领跑现代农业(组图)
·马映谦荣膺甘肃省“最美人物”(图)
·【三农一线】王魏公路筑起美丽乡村幸福路(图)
·【文明乘车】秦安:让文明乘车成为一种习惯(图)
最 新 图 片
汪东兴的仕途变迁史(组图) 宁夏挖出一亿多年前怪石 外形像五花肉(图) 抗战期间“汉奸现象”的文化透视与现实反思(图) 陈云与乔石给中央纪委留下了什么政治遗产(图) 媒体盘点淞沪会战:每小时死伤人数辄以千计(图) 【揭秘】怎样给领导拍出高大上的照片(组图)

 文 史
·致远舰最后十分钟:剧烈爆炸 船员烈火中坚守
·习仲勋夫人齐心抗战往事 专著首次揭秘(图)
·周恩来侄子披露:总理否认下令击落林彪座机
·张震清除“四人帮”势力 邓小平赞其懂拨乱反正
·八路军总部抗战轨迹:危难之际挽狂澜 
·汪东兴的仕途变迁史(组图)
·汪东兴背后的“老人”们:从头到尾看人民日报
·邓小平的“老伙计们”:今年已去世三位(图)
·汪东兴布置抓捕四人帮:有人开枪 就往死里打
·汪东兴:毛泽东的“大管家”
·宁夏挖出一亿多年前怪石 外形像五花肉(图)
·抗战期间“汉奸现象”的文化透视与现实反思(图)
·重庆首度公开日军轰炸延安图
·陈云与乔石给中央纪委留下了什么政治遗产(图)
·网传端午节是祭祀节日不能祝“快乐” 专家辟谣
 博 客
·两当云屏风光
·山楂树之恋
·平沙落雁:门源花海
·放松 是人体最好的大药
·黄河奇石——事事如意
·娥曼天池秋更浓(图)
·黄河奇石——月是故乡明
·我美丽的家乡木门道
 播 客

·《走遍中国》天水伏羲记(视频)
·空中的佛阁
·佛陀的世容(视频)
·麦积山石窟壁画
·麦积山往事
·海峡两岸公祭伏羲
·歌曲:《天水蓝》
·《桃花谣》
 娱 乐

·2015新西兰华裔小姐结果出炉 青岛佳丽夺得冠军
·阔太李念与闺蜜们乘游艇出海 穿泳衣秀身材
·模特大赛选手穿泳装在池内集体摸鱼(组图)
·柳岩不惧大风吊带礼服露乳沟 李菲儿俏皮可爱
·赵本山国庆做绝妙美食“炖鱼”犒劳弟子(图)
·宋小宝:师傅赵本山一年瘦40多斤 到该休息年龄了
·刘嘉玲赴罗马拍宣传照 变身性感女王画面唯美(图)
·周杰伦被微信公众号指“汉奸” 索赔60万
·70后吕逸涛掌舵 央视猴年春晚迎最年轻总导演
·央视台长:今年春晚要展示更多主旋律节目(图)

 社 会
·中国老人碰瓷系假消息 当事人子女望媒体道歉
·段誉后人展示一阳指 称曾当场点瘫美军教官
·柳州爆炸案嫌犯贷款百万经营采石场 因纠纷关停
·警方:柳城爆炸包裹未经正规快递 由嫌犯自投(图)
·释永信接见朝圣团:身体是暂时的 而精神永恒
·华清池“贵妃”再遭游客袭胸 工作人员劝说无用
·娇妻透视装综艺节目热舞 奥运冠军王皓愤然离场
·医生护士被逼抱尸示众续:初步认定未打错药
·宁波现最牛“校长朋友圈”:与全校家长互加好友
·一家三口吃剩菜致癌? 9月“科学”流言榜发布!